曾三仙米线以“川渝风味+极致堆料”形成记忆点,重新定义三鲜米线吃法,开启了三鲜米线新赛道。
作者 | 道哥团队
曾三仙米线起源于重庆,创立于2020年,靠着10平米的路边小店开始创业生涯。2022年10月,曾三仙成都首店正式开业,凭借“料足汤鲜”的特色快速走红川渝地区,并迅速扩张至全国十多个省市。
曾三仙米线用独特的“用瓢装” 米线方式,配菜丰富度也远超普通米线,“颜值+口味”双重在线,不仅吸引了用户前来打卡,也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据窄门餐眼统计,目前全国门店600多家。
选址策略:市井流量的精细化运营
1.城市拓展路径:“核心城市群辐射”策略
川渝为基地,辐射全国:优先深耕成都、重庆市场,依托本地口味认可度积累口碑,随后向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扩张,并布局海外。
展开剩余81%梯度渗透:避开高租金核心商圈,首选次核心区域,通过高翻台率验证模型后,再进入核心商圈。
2.商圈选址逻辑:聚焦有效人流与成本平衡
社区密集区优先:70%门店选址于成熟社区周边,贴近家庭客群日常消费场景,兼顾早晚餐及周末全时段客流。
交通枢纽配套:地铁站500米范围内为黄金区域,利用通勤人流保障午间高峰销量。
规避无效流量陷阱:长沙首店因选址五一广场次支路,门头被遮挡且人流多为游客,无效转化导致半月闭店。
客群定位:年轻白领为核心,家庭学生为基本盘
1.核心客群:年轻都市消费者(25-35岁群体)
白领上班族:门店优先选址写字楼密集区或地铁枢纽500米范围内,高效解决工作餐,注重品质与性价比,偏好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高校学生群体:预算敏感但热衷尝鲜,社交分享欲强,追求高性价比。高校周边门店增设9.9元“素米线”选项,降低消费门槛;强化视觉符号激发拍照打卡。
2.延伸客群:家庭与社区人群
家庭消费者:注重食材健康与口味普适性,提供清淡汤底、分辣度标识,覆盖早晚餐全时段客流。
地域口味适配群体:针对区域调整汤底,推出区域限定产品,进行本地化改良。
3.潜在客群:社交型美食探索者
网红经济追随者:喜欢追逐热门品牌,注重体验独特性与社交货币价值。品牌强化“用瓢吃米线”的视觉符号,联合KOL在小红书、抖音推广“隐藏吃法”。
健康轻食爱好者:关注食材新鲜度与营养搭配,排斥重油重辣。品牌突出“骨汤现熬+9种鲜料”的卖点;开发低脂选项。
定价策略:刚性需求覆盖,弹性需求溢价
1.基础价格带:锁定大众刚需区间
主品定价20-40元:米线单碗价格集中在23-33元,覆盖主流消费群体对正餐的价格预期,低于传统中式快餐。
低成本引流款:高校、社区店推出9.9元素米线,降低尝鲜门槛,吸引价格敏感客群。
2.加料体系:高毛利增量模型
特色浇头溢价:虎皮猪脚、竹荪、肥肠等高价值加料,提升客单价。
小份菜模式迭代:2.0版本将加料改为1-2元小份装,平衡性价比与丰富性诉求。
3.套餐组合:提升客单与效率
午市套餐占比超60%:白领区主推番茄三仙米线+冰红茶套餐,比单点便宜15%-20%,加速翻台率。
促销杠杆:部分门店推出19.9元米线+饮品限时活动,或赠送小菜,强化复购意愿。
4.区域动态调整:匹配市场承载力
一线城市溢价:北京亦庄门店米线均价33元,较川渝门店高约10%,覆盖租金与运营成本。
海外定价翻倍:西雅图门店招牌米线售价16.99美元,主打差异化解馋需求。
营销方法:视觉引流+社交货币+弹性价格
1.视觉化引流策略:制造强记忆点
动态装置吸引眼球:旗舰店外围设置3米高动态米线模型,每日整点启动5分钟演示,结合临街橱窗恒温展示现熬汤底,形成视觉焦点。
明档厨房+工艺表演:厨师高峰时段现场演示揉面、压条等制作工艺,搭配安全隔离带与解说立牌,强化“现做现卖”体验感。
2.社交媒体裂变传播:撬动UGC流量
KOL探店+挑战赛:联合抖音、小红书美食博主推广“隐藏吃法”(如炸蛋吸汤汁),发起#三仙解酒挑战赛 话题,单话题播放量超50万次。
视觉符号刺激分享:用“瓢形器具”盛装米线,搭配“天上蟠桃会,地上曾三仙”等市井化标语,激发顾客拍照打卡,社交平台自然传播率提升40%。
3.限时特惠与会员体系:转化流量为复购
低价尝鲜引流:新店限量推出“1元竹荪虾滑套餐”,单店日均拉新超150人。
储值锁客机制:扫码注册会员即送5元券,储值500元赠188元并享永久9折。
4.产品创新与差异化体验
地域化口味适配:针对非川渝市场降低汤底辣度,推出区域限定款。
“小份菜”模式降门槛:2.0版本将加料改为1-2元小份装,满足学生客群性价比需求。
(注:本文所推介的品牌为中国餐饮经营协会以美团大数据为基础筛选的中国餐饮加盟TOP100。)
预告:
下一期,我们将为您解析“餐饮100强品牌之——熊猫叮咚”,欢迎持续关注。
发布于:河南省炒股票软件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